每年都會在九月進行六年級憂鬱自傷防治,今年宣講活動在期初的星期五早自習,前一週才發生新北市有六年級學生跳樓自殺的事件,難免受到影響,很擔心漏接了孩子,也因此主任在教師月會的時候針對校園學生自殺事件可以做什麼向全校老師說明。想了很久,最後決定還是維持把宣講重點放在介紹憂鬱症,至於如何釋放壓力需要另外完整的機會來談。
今年有做提醒學年導師的圖片,感謝各位導師的協助。學生聽完宣講填寫的量表
宣講結束整理學生寫的資料放置在輔導處公佈欄
其中運動的部分可以再細分
五項題目分數差不多沒有顯著差異
整個系列活動大概是這樣進行
一、認識憂鬱症及簡式憂鬱量表普測,導師大多也跟著一起聆聽了解,辨識憂鬱的孩子導師才是最關鍵的角色:聯絡簿的小日記、學生偶爾透露出的人際、家庭狀況,這些蛛絲馬跡都需要導師的細心發現,不過於誇大又要避免輕忽。
二、學生狀況整理,將學生的問卷內容進行整理分析,篩選出高風險學生。根據這兩年的經驗,量表的五題其實鑑別度不高,明顯可以篩出高風險學生的是「是否曾有過自殺意念」這一題,以及學生的質性分享才是重點!(質性分享還沒時間整理)
三、初級預防:將學生書寫的內容整理張貼布告欄,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紓壓的方法,除了普同感也提供給其他可能沒有想過怎麼紓解壓力的學生作為參考。
四、二級輔導:高風險學生透過信件、個別晤談、小團體輔導的方式進行後續關懷。(至於需要轉介到三級的目前的經驗都不需要透過宣講,在這之前就會被發現了)。
今年首次設計了 #Hello卡,就是一種有這張卡片老師一定會專心陪你聊天的東西,個別信件給有一點憂鬱的學生並附上卡片,也是鼓勵學生讓他們知道願意的話老師很願意聽你傾訴。
這一屆有自殺意念的學生共40名,分數在3分以上的有3人,平均每班有五名學生想過自殺,這個數字和去年差不多(去年的分享),表現優異的小孩遠多於學習成就低落的孩子,甚至不少課業名列前茅的學生,這個結果和去年大同小異,乖小孩心裡更是有苦難言。
宣講結束後與導師個別討論學生狀況,也提醒導師私底下關心即可,需要較高強度關注的納入認輔名單或小團體成員。
幾個發現
1.有壓力很大的孩子紓壓方式只有一種—打電動,也因此壓力來源會是網路被切斷,甚至會因為沒有網路可以使用而感到憂鬱,導師說啊不過就是網路成癮,但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唯一的紓壓方式被阻斷怎能不感到絕望?
2.這兩年非常明顯,班級經常因為行為問題進出學務處的學生憂鬱指數相較於其他班級剛好都偏低,但是班級非常有秩序且嚴謹的班級,憂鬱指數明顯偏高,目前尚在觀察,也有可能與學生是否認真填寫問卷的態度有關。但班級活動多、育樂項目繽紛的班級反映在成績雖然學習表現較低,但歡樂指數明顯較高。
3. 轉學是一個創傷經驗,尤其是不知道為什麼自己必須離開的,電影《腦筋急轉彎》真的很經典,好幾個憂鬱指數很高的孩子都是從國外搬回臺灣,對土地沒有歸屬感、覺得自己交不到朋友,也有從鄰近學校轉學過來的,孩子在問卷寫下自己的孤獨(所以這兩年我和二專都進行轉學生歡迎會,希望可以適應狀況好些,但看起來還需要和班級合作,班級才是孩子密切生活的場所)
4. 安親班是多數孩子的主要壓力源,從一年級哭著不想上安親班因此不想上學到六年級...,每年課業壓力都遠超過其他壓力源,其中又有超過半數的學生在質性描述這邊寫下這個課業壓力來自安親班老師的成績要求、寫不完的評量測驗卷、留很晚才能回家,和鄰近專輔夥伴分享,有專輔朋友告訴我曾經有高年級學生跟他說,升上高年級最高興的是待在學校的時間變多了,這樣去安親班的時間就變少了(20241008補充,最近在三年級上課學生的回饋也類似,超過一半的小孩對於升上中年級讀整天的時間變多是感到開心的,而這些小孩通通有去安親班,覺得整天課比較好的原因蒐集如下:可以不用一直寫考卷、可以有下課時間,在安親班沒有下課時間、可以午休(這個狀況不一,也有小孩說在安親班可以選擇要不要午睡,也有小孩說可以不用午休很好),覺得學校的營養午餐很好吃,其中又有小孩說學校的營養午餐可以湯泡飯(這可能是重點)。
這幾年做這個宣講後續效應是很長遠的,我的憂鬱個案有一些是學生轉介給我的,憂鬱的孩子跟同樣憂鬱的好朋友說可以來找馨如老師聊一聊,聊的過程就是聽他說他的煩惱,說完以後孩子告訴我剛剛好像卡到陰,現在覺得那些困難好像也不是無法克服。也有孩子升上國中以後寫信來求助,其實他們只是想要有人看見並理解那些看似無關緊要其實侵蝕全身的痛苦。
希望可以協助孩子們,暑假看了湊佳苗的新作《碎片》,每次看湊佳苗的小說都會提醒自己──站在學生的角度關心孩子們,將視角更全面,避免所謂的好意最後只是老師身份的一廂情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