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被新北市特教科歸類為最資深的專輔,團體督導不再有教授帶領,自主團督就是和其他資深專輔一起找想要增能的主題,大家一起分擔講師費找講師來幫大家上課。這學期其中兩次團督的主題是學校自傷個案的認識與處理。講師是荷光的黃怡禎心理師。以下算是筆記整理
理解自傷行為背後的原因,不是直接去問, 而是透過晤談蒐集資料、理解個案,輔導的目標是:
1. 提升孩子的情緒能力、人際能力以及求助的能力。
常常跟認輔老師說,所謂的輔導就是陪伴,讓孩子能經驗安全、 不被評價的關係就很不容易了。
疼痛
講師要我們分享生活中的疼痛經驗
我們為什麼能接受疼痛
去感受痛
感覺
經驗到強烈的痛苦和難過
有的人透過自傷的行為
能夠感到舒服、放鬆
這是一種情緒的轉換(shift)
例如在割手的時候
會注意刀鋒與皮膚的接觸
如何割得整齊、深淺一致
專注的手部控制
最後得到舒服的感覺
有點像是一種轉移注意力的方法
這個轉移注意力的歷程能讓選擇自傷的孩子好過一點
要做的是帶孩子細緻看過這樣的歷程
過去創傷的重現
例如性侵倖存者
容易經驗到強烈的情緒
有人會害怕、噁心、想吐
不由自主重新帶回到過去畫面的真實感受
沒有控制感
失去控制感容易讓人把感覺阻絕起來
創傷阻絕
努力想讓自己好過一點的方式
就是不去回想不去談論
但不表達還是會去想
就會去阻絕自己的感受
例如酗酒、假裝沒有這件事、各種自傷
情緒背後沒有被好好理解
孩子會用各種方式去阻絕自己的情緒
(想到很多卡住的個案)
講師說自己在陪伴性創傷的個案時
會帶他「回到現場」
重新去整理運用
另闢一個新的面對方式
自傷比較像是一個手段
它成功讓情緒經驗離開在痛苦中
它其實是一個很有功能的手段
除非能找到其他行為和策略去替換
否則個案就會一直透過自傷的方式照顧自己
陪伴孩子找到新的方法
沒有控制感
沒有安全感
在虛擬遊戲可以有控制感
自慰也是可以靠自己自我滿足
自傷也是
目標是提供替代性經驗
協助糾結的情緒感受
推估原來有哪些可能
孩子困難講出自己複雜的心理歷程
透過我們(輔導者)去蒐集資料
提供很多選項去梳理、涵容跟承接
找出影響他的是什麼
這個過程也是被理解、被支撐
矯正過去的情緒經驗
可能是需要被愛的感覺
讓孩子體驗到原來有一種愛不是傷害
攻擊他人與攻擊自己
無法攻擊傷害自己的人
只好傷害自己
焦點不是行為本身
而是問題的訊號
自傷
還有希望感
還有想要做一些事情的動力
只是感到痛苦
自殺
絕望
自殺又自傷
理解內在的狀態及需求
增加孩子的支持系統
情緒能力的提升
求助能力的提升
自我價值感的提升
人際支持的提升
校園輔導
自殺評估,若有自殺行為須進行保密通報
如果有自殺計畫和行為較會開案
任何人都可以上自殺防治系統通報
可以去思考孩子接到家長、關懷員的關切會有什麼反應
也可以跟關懷員提醒
或詢問關懷員是否能開案
1.告知需通報,預告家長會有關懷
2.關心個案的擔心和顧慮,去澄清及承諾保密,討論會和家長聯絡、可以讓家長知道些什麼
3.讓他說說會害怕什麼、家人可能的反應
4.與個案討論
專輔可以做的事
1.說明來意、建立連結、危險評估、求助管道,三不五時關心
2.評估個案:人際、情緒、依附、求助能力、生活哲學
對不舒服都是選擇壓抑、沉浸在不舒服的感受,透過自傷忘記、讓自己可以舒服一點
當孩子說沒什麼真正後面的狀態:可能無法馬上信任他人、過去沒有能夠建立大人是能幫忙處理事情的經驗
3.同理,同理背後的動機、情緒、需求
4.允許,允許不回應,提供選擇、告知存在、邀請求助
通報的兩難
讓孩子知道有人會陪著自己,不會被自傷嚇到,不會一直擔心孩子再自傷,輔導老師的位置在陪伴他度過,找出背後的原因:孩子抗拒背後的原因是什麼,不說、不做表現緊張,可以依著緊張告訴他如何做些什麼,拓展對個案的認識,也是在做系統上的評估
願每個人
都能找到得以讓自己
安放自身的
_________。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