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是自我要求高、力求表現、很害怕和別人不一樣的個性。
幼稚園這禮拜老師透過運動會的模式進行體適能測驗,一個月前好好的,對各種練習充滿期待,前一周突然開始表現出抗拒,詳問細節,才發現她擔心自己做不好。
原本以為她是因為做不好,而有挫折,幾經核對後,發現她的擔心其實是非理性信念---認為自己應該十全十美。
舉例來說
她擔心障礙賽時會把障礙撞倒,跟她說撞倒就撞倒啊那有什麼關係,我就不相信沒有其他人把障礙撞倒,她馬上開始細數班上把障礙撞倒的有哪些人,我再問她所以妳撞倒幾次?「0次」….. 「所以妳在擔心什麼?」「我擔心等到運動會那天我會突然做不好,還有擔心我跑得不夠快,上次練習時老師說我跑太慢了」。
告訴她照自己的速度就好了,老師只是在激勵妳跑得更快,但沒有很快也沒關係。
練習的時候她表現就很好—實際上場不只沒撞倒還跑了分組第一名
擔心跳得不夠遠
說完立刻爬起來進行一個跳遠的動作,非常俐落。
「妳跳得很好啊」鼓勵肯定一下,納悶明明之前練跳遠練得很開心,覺得學校超好玩,怎麼變成不想上學的理由了。
「但是我沒辦法跳起來的時候在空中跑跑跑,然後跳得很遠」
到底誰跳起來的時候還可以在空中跑跑跑啊,那是有拿一根竿子吧?
來回再三想要釐清到底是誰跳起來還可以在空中跑跑跑,最後終於得到答案。
「是老師跳給妳們看嗎?」
「不是,是一個黑黑的人」
「不是,是一個黑黑的人」
原來媽媽就是一個什麼都不會依舊能活得好好,讓自我要求很高疑似有第一名癖的女兒能安心存在的一號人物啊。
推薦陶德.帕爾(Todd Parr)這本繪本跌倒了,沒關係,英文原名是犯錯了,沒關係!It's Okay to Make Mistakes,但我覺得也很適合不一樣,沒關係!很適合像我女兒這種自我要求過高的孩子閱讀(若過低的就不適合XD)
這學期最後一系列課程,帶三年級小孩邊閱讀這本繪本,邊分享自己的生活經驗,通常願意主動表達的孩子,較少會有過度執著的狀況,也可以藉著原來別人會這樣思考的主動分享,讓其他類型的孩子理解,我的不一樣很美好,不一樣沒關係,其實才是這本繪本要傳達的。
另外搭配簡單介紹認知行為的ABCDE理論,說明可以如何轉念
還有兩段影片
海底總動員2:尋找多莉的映前動畫短片,一隻小鷸如何越挫越勇適應挫折的正向故事,這段當引言
2018聖誕節形象廣告,說明小刺蝟因為身上的刺不斷讓別人受傷而自責,最後身邊的人找到方法得以互相擁抱的溫暖故事(那個最後白色的東西是馬鈴薯黏土吧XD)
這段當結尾,祝福每個人都能擁抱別人的不一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