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炒得沸沸揚揚到底學校要不要教情感教育,來說說我的經驗。
在小學我每年都有針對六年級小孩談情感教育,但我不覺得我是在「教」,而是在透過討論的過程中,讓孩子想想自己和他人的關係。
什麼是愛情?喜歡的感覺偷偷的萌芽
我的課程方式是先用孩子感興趣的偶像劇來想想自己會有的愛戀經驗,小學大部分是暗戀、單戀的感覺,然後放個蔡阿嘎讓大家笑笑(追到手後。男人的轉變(整個城市。都是蔡阿嘎的靠杯館CityCauPei 2)),但最主要的活動是透過小組討論”理想情人的特質”,讓小孩去想他希望他的情人有哪些特質,最後將這些討論貼在黑板上,用一節課的時間進行大拍賣的活動。
我這個月就正在進行這樣的課程,孩子們都非常興奮,我製作了特製紙鈔讓他們握在手中真的有付錢的快感,在競標的過程中也會有非常多有趣的團體動力產生。
小組討論:理想情人的特質
整理孩子的經驗
孩子說我才小學為什麼要上愛情?一臉這個不是正課浪費我時間的表情
孩子說但是愛情是無法用錢所購買的
愛情價值大拍賣
孩子會利用下課時間來欣賞其他組的討論
孩子希望理想情人是:
溫柔、負責、專情、會做家事、身材好、高富帥、孝順、能力好、聰明、善良、會照顧人、有安全感、每天帶我去兜風、好相處、會關心人、貼心、體育好、暖男、體貼、帶得出去、會欲擒故縱、只在乎我一個人…..等特質的情人。
(兩年前好多提不抽菸不喝酒不吸毒的,今年竟然還沒有出現)
有孩子解釋性感是一種內在的特質,是一種姿態,和身材曲線所呈現的不同
連續三個班提到呆萌,孩子解釋呆萌是一種天然呆、傻的可愛,和長相可愛不同,但最後也說呆萌也可能是缺點,因為必須一直照顧對方、擔心她被騙
孩子說靠譜是當遇到困難可以罩自己,替自己頂罪、出頭等,但後來也解釋必須是好事
我提出的解釋是:萬一對方的要求讓自己感覺不舒服,不需要用服從來證明愛,在關係中學會拒絕不合理的要求是件困難但重要的事。
特質討論
我會請孩子們具體舉例這些特質相對應的行為,滿多小孩提到體貼的定義就是我的不舒服對方能一眼看出,無須言說(老師真的很想一直澆冷水)。
我的角色比較像讓孩子辯證,當孩子說出某一種狀況,我就拋出另一種相對應的狀況逼迫他們去想遇到了該怎麼辦。競標結束後請孩子分享有沒有哪些特質有好的地方,也有可能會有缺點的,孩子會非常認真思考提出自己的想法,我盡量避免去做價值判斷,而是提醒並尊重每個孩子所設定的條件,然後說明任何事情都可能有正反兩面。
最後再用如何判斷自己/身邊的人是不是恐怖情人的說明,這大概是整堂課指導性最高的地方,但孩子有他們的看法也會在這個時候提出來,對我來說也是很多的學習。
創造討論的空間
這堂課我每年都會進行也每年都在調整,過去我的指導性較高、想塞的課程更滿,但每年我預留討論的時間越來越多,從半節課到一節課,今年更增加到一節半的時間,分兩個階段討論,這樣的方式才能夠有足夠的時間讓大家一起消化討論的內容。
最後再用如何判斷自己/身邊的人是不是恐怖情人的說明,這大概是整堂課指導性最高的地方,但孩子有他們的看法也會在這個時候提出來,對我來說也是很多的學習。
創造討論的空間
這堂課我每年都會進行也每年都在調整,過去我的指導性較高、想塞的課程更滿,但每年我預留討論的時間越來越多,從半節課到一節課,今年更增加到一節半的時間,分兩個階段討論,這樣的方式才能夠有足夠的時間讓大家一起消化討論的內容。
你說到底學校要不要「教」情感教育?我覺得和情緒教育、性別教育、生命教育….一樣,這些主題都是具體發生在生命的每個時刻,不是用標準的範本來套用,而是讓孩子能夠有表達的機會,教育就是創造出一個能夠這樣集體討論的空間。
我的課程都很努力避免說教,因為陽奉陰違誰不會,與其禁止,不如教孩子如何保護自己,如果一開始就說禁止談戀愛,那根本無法有後續去了解原來孩子們已經有設定自己對對象的憧憬,就無法去深入討論在情感關係中可能會有的互動模式。情感議題是所有人一輩子都要學習的,沒有誰是誰的老師。
並且我把男/女朋友修正成理想情人,沒有性別二元之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