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2日 星期四

[霸凌]青春殘酷物語


學期初我針對六年級進行憂鬱普測,這禮拜終於根據小朋友的問卷給一對一的回應(有封閉式簡式憂鬱量表以及我自己設計的開放式問答)


我主觀根據問卷內容寫信關心小孩,不外乎就是同理他們的擔心、確認是否有找到適合自己的紓壓管道,再來就是歡迎孩子們有困難可以找我討論,其實寫信的對象也包含了我的真實觀察,寫信成為一個可以切入的好理由,中午馬上就跑來一個小孩預約。

是班上明顯被排擠的孩子,是這個班級第二個向我尋求協助的孩子。

上禮拜一位六年級導師向我諮詢,她說班上有一股風氣,欺壓者很有領導能力,所以班上的孩子敢怒卻不敢言,明明對現況不滿的人已經可以說是全班對抗欺壓者,接近25:1這樣的狀態,卻沒有任何一個人敢反抗,想改變卻無力改變的狀況令人頭痛。

當時我找了最常被欺負的幾個孩子來談,發現這幾個孩子關係與霸凌者最為緊密,這次這個孩子也有一樣的問題,欺負她最嚴重的這幾個,卻也是與自己互動最多的人。

人際的互動模式就是這樣,我覺得這可以有很深很深的心理議題,很粗淺的歸類這和施虐、受虐有絕對的關係,但我今天不想討論這個(還得回去翻書XD),我在這兩個案例上都看到非常明顯,施虐者和受虐者之間互相依存、互相需要但都佈滿衝突的心理動力。


我同理孩子人際上的需要,放手了可能會孤單的恐懼,但我也直指這樣的關係是自己造成的,擔心疏遠對方會被欺負,但不疏遠對方自己也一樣被欺負,被欺負的狀態已經正在持續,而改變這種處境的機會,真的只能靠自己(孩子會有一種綺麗的幻想,認為能透過掌權者老師把這些施虐者重整一番,對方就能夠洗心革面變成一個善良美好的人)(當然在這之前我有些清楚界定,欺負別人毫無疑問是錯誤的行為)

至於這些會想要欺負他人的霸凌者,我認為才是最需要被輔導的對象。


圖片借用我少女時代最迷戀的岩井俊二之青春電幻物語(但青春殘酷物語是大島渚的片我當時覺得哼你為什麼要學人家的片名明明大島渚先很多)。


和這些青春少男少女接觸、聆聽他們的煩惱,我好像漸漸能明白當年發生在自己身上那些成長的碎片是怎麼一回事。

延伸
孩子被霸凌,父母該怎麼辦?
「這些小孩其實也是被霸凌者。他沒有能耐和本事對抗真正壓迫他的人──爸媽和學校,所以他欺負比他弱的人。」

成功大學行為醫學研究所教授柯慧貞建議,學校應藉由定期的不記名問卷,了解校園中正在發生或即將發生的霸凌事件。更積極的作為是,為老師爭取適合的師資培訓課程,讓老師有足夠的技能與時間處理校園霸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