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8日 星期四

第一屆小記者|與學長姊們有約(上)


其實在當老師之前我的第一志願是從事文字工作。


小學、國中因為沒有校刊社只能投稿校刊、高中加入校刊社,等待大學畢業期間開始第一份正式工作在專門製作旅遊書籍和地圖的出版社擔任編輯助理,後來研究所放榜我就辭職了。之後短暫擔任雜誌的特約記者,也很愛有事沒事就打字記錄。

在出版社擔任主編的學長曾建議我去參加文學獎,得獎加分對編輯/記者之路會更順遂,對我後來沒有繼續往這條路發展改去當老師是有一些生氣的。

當老師並不代表不能寫,偶爾還是有投稿,或是寫一些自己開心的紀錄,這個六年級小記者營就是這麼誕生的。

採訪學校的畢業生這樣的想法源自於連續幾年我都會針對國小國中轉銜設計課程,在六年級孩子畢業前討論升上國中的擔憂與期待(詳見:我的時間管理計畫),就我自己的經驗,小學畢業是童年的終結,是非常劇烈的衝擊,我當時甚至因為無法適應而經常有想傷害自己的念頭,當時的我會希望有人預告我這樣的變化,並給我多一點支持鼓勵,讓我明白自己並不孤單。但看別人說不如聽身邊的經驗更有感覺,於是我找了這群原本小團體的成員,再開放自由報名,吸收了九名成員一起執行這個艱鉅(對我來說)的任務。


我的目標是透過訪問本校畢業的學長姊,了解升上國中生活的適應心得,採取的方式是邀請小記者(成員)協助將採訪內容拍成影片再進行剪接,下學期畢業前透過宣導課程公開撥放。

前置作業、成員招募

向輔導室報備,也向六年級導師們說明有這個招募的活動並發下招募單

大多數報名的成員都是原本這學期小團體的成員,彼此的默契、信任都已經培養足夠,執行起來少了關係建立的時間。

不是每個成員都有錄影的設備,我也特別說明這不是徵選的必備條件,沒有配備的老師會協助想辦法。有向來就態度消極的孩子鼓起勇氣向家長借了數位相機,開始有一些積極的行動,也都給予大大的肯定。


這群小團體集合的成員很多有擔任實況主,使用剪接軟體比我還熟練,但我還是在特教組長雅微的引薦下,諮詢經常帶資優班學生剪接影片的資優班明倫老師擔任備用技術指導。

總共花了五週的時間帶孩子一起行動。

首先得趕快在運動會之前特訓這群成員,運動會當天會有許多畢業生回學校,趁著個時候是訪問的最佳時機。

第一週:說明記者注意事項緊接著實際上場

每個成員都會拿到一本筆記本和一張記者證,筆記本張貼要執行的任務

1.說明採訪須知

實際採訪之後我認為還要再多加一點:
採訪應以受訪者為主體,避免談太多個人私事變成閒聊,以及避免問及隱私。會這樣說明是因為在之後採訪校友老師的任務時,有成員太興奮,問了一些讓老師尷尬的問題,以及成員開始詢問與主題不相干而且是很個人的事情,讓受訪者難以回應。



成員在收到任務單以後非常認真且主動將訪問題目抄寫一次


特製的記者證讓成員非常有榮耀感,還會帶去向其他同學炫耀


2.實際練習--任選一國小畢業的人根據任務題目進行採訪

因為當週就是運動會,直接上場很怕沒有經驗的小孩會不知道怎麼進行,所以要求成員,先找任一對象接受訪問,條件必須是小學畢業的人,可以是學長姊也可以是家中親戚,隔天帶來給我檢查。

執行成果有一半的成員沒有拿來給我檢查事後追問也沒有練習採訪,但有一半的成員有確實做到,不管是錄音還是錄影,或是紙筆採訪,能有這樣的成果已經很滿足。

成員的反映:許多成員的父母就是本校畢業生,他們的內容也很值得參考,甚至在採訪的過程後發現和成員共同認識的老師、對校園的共同回憶。也有成員訪問科任老師,老師表明拒絕錄影,成員也很能求變通的使用錄音紀錄。

3. 直接上場

運動會當天請成員直接抓學長姐進行採訪(有特別說明得先經過對方同意,並說明需要錄影)。我後來才發現這個任務很難執行,一來運動會當天其實成員已經很忙,不太有時間進行採訪,二來要求不認識的學長姊接受訪問還得錄影其實是有困難的,特別是有些成員本來就有一些人際上的議題,我自己抓了幾個認識的小孩想採訪,聽到要錄影也都拒絕,最後靠雅萍以前當導師的魅力,總共抓到十一名畢業生接受採訪。

運動會結束後,實際有進行採訪的只有二名成員,都是找認識的學長姐,其中一個是導師的小孩。


第二週、觀看實作成品

向資訊組長政良老師報備,確認每台電腦裡都有剪接軟體、預約電腦教室的午休時段,邀請成員一同觀賞採訪成果。
結果基本上只有老師我拍攝的採訪內容啊!!!!!但成員們開始會想要怎麼剪接,例如詢問是不是要上字幕?看到影片中有認識的學長姊也特別興奮。


這一周結束後讓我反省:
1. 在還沒有實際要使用軟體時,還是先不要借用電腦教室,成員一碰到電腦就聽不到老師講話的聲音
2. 只採訪畢業學長姊似乎不夠吸引人,需要多一點能引起共鳴的素材

想到學校好像有些老師也是本校畢業,不如就來採訪他們!

於是接下來我先向這些校友老師們探詢他們接受採訪的意願,再開始請成員進行準備


在大創找到這個可以接線使用的麥克風,買回來加工增加採訪臨場感

**如果時間足夠,其實這些前置作業都可以交給成員執行,只是因為學期末十二月初才下定決心要來嘗試這個計畫,又是第一年嘗試還在摸索小孩可以做到什麼程度,只好大部分前置作業自己來。

第三週、邀請受訪者


如果說運動會採訪學長姐是一場臉皮訓練的突擊練習,那麼採訪校友老師就可以是一場縝密的計畫,包括事前的確認聯繫、採訪大綱的設定,都有比較充足的時間準備。

1.分組

成員彼此分組分配採訪的老師,大致上兩人一組,一組採訪一位老師,也有一組是三人採訪兩位老師,總共五位受訪者、九名小記者。

因為設備的關係,影片格式統一利於剪接,一律採用我的手機進行攝影,也是不放心成員自己採訪會發生啥事,全程我都跟著負責擔任攝影師,採訪時間就訂在期末考後一周,導師們也比較放心讓成員晚進教室。


2.草擬邀請卡及採訪大綱

**這些一樣其實六年級成員有能力從無到有的設計出來,只是因為時間關係,我先給了主要的格式


但總不能都是我做吧(其實我自己來可能更快,但那就沒有意義了),大綱上的題目成員可自己再刪修,例如有成員多加了為什麼想要當老師?來學校和以前的老師當同事的感覺是什麼。

2. 設計邀請卡

 邀請卡還是得請成員自行設計,這次我學聰明了,不能用電腦教室


成員設計的邀請卡,請成員親自拿去給要訪問的老師,請老師勾選可以接受訪問的時間,收回後我再統一整理


第四週、發放通知

第一次執行這個計畫,擔心會影響原班級課堂進行,也擔心會造成受訪老師的困擾,所以我有另外再以輔導老師的名義發送通知單給各個老師們,待時間確認後,發放給:小記者成員、小記者們的導師、受訪者,主要是說明採訪時間。




  • 導師:採訪時間利用下課與午休時間,但擔心會占用到一些上課時間,透過通知單向導師說明。因為已經考完試,導師都非常歡迎,遇到科任課也會向科任老師說明
  • 小記者:提醒孩子採訪時間並打上原先各組討論的採訪大綱,雖然有發紙通知,但我當天還是有再電話或當面提醒,都已經做到這樣了,採訪時間到還是有需要去教室抓小孩的狀況,但大多數成員是很戰戰兢兢做足準備
  • 受訪者:確定採訪時間,並將成員討論過的採訪大綱提供,讓受訪者能先想好回應,每張邀請卡我都親自送交,提醒老學長姊當天會攝影喔

第五週、與老學長姐有約

隔了一周期末考完實際上場,大多數的成員多非常緊張、期待,早早就會來輔導室探頭探腦,剛好請他們先角色扮演練習。





第一位受訪者:第一屆畢業的校友,見證操場從森林變成PU跑道的玉芬老師



第二位受訪者:當年導師還在學校,且影響自己深遠的鴻儒老師




第三位受訪者:當年和吳奇隆是隔壁班同學,常一起上台領獎一起打球的怡儒老師



第四位受訪者:在本校開啟對管樂熱情,當年啟發自己的老師現在成為同事的國致老師



第五位受訪者:以前也是巧固球隊隊員,全校最受歡迎的哲宇老師




第六位受訪者:最記得以前熱舞社會在國慶晚會上表演轉播的莊智惠老師



第七位受訪者:印象最深刻的是以前不是跳健康操是可以男生女生牽手土風舞的俊鴻老師


第八位受訪者:和大家掃過一樣外掃區的小花老師
第九位受訪者:以思賢人為榮熱愛思賢的芳琪老師




實際內容先保密,下學期進行剪接。孩子們多很享受這段過程,還不斷詢問我下一個採訪計劃是什麼?(先把這個完成再說吧)

對了,除了影像剪接外,我還打算做成小報紙,因此還指派文筆很好的成員負責把訪談內容寫成報導,我先打好三位老師作為範例,剩下兩位請他完成,老師比孩子還戰戰兢兢,很期待成果展現但又很怕受傷害啊!


感謝孩子替我圓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